期间他叉腰指骂父亲:
“我唔想嚟,你要我嚟,你扯我嚟做乜呀,系咪你衰!”
“我要返屋企!”
“你扯我嚟,我有权报警。”
“你唔识教我!”
父亲忍功了得,没有出声。
路人忍不住插口,反被他狂呼:“。。。关你屁事!”
突然他又骂父亲:
“你老母 XX……”
父亲问:“边个教你(讲粗口)嘅!”
恶少竟说:“你教我!”(家庭教育万岁!)父亲在旁一脸尴尬。
有感:我一向都认为:父母对儿女的教育,应该是言教不如身教。教育从古代自诞生后开始,到现今未出世的胎教,无不显示身教的重要。
一位母亲在怀胎十月期间,心情快乐与否,言行温柔或粗暴,眼看耳听的画面和声音,多少都会影响,将来出世孩子的性格和兴趣。更何况在以后成长期间的耳濡目染?所以说,孩子在成长初期的生活习惯,品行修养,兴趣嗜好,乃至人生观,价值观,无不受家庭教育的影响。
在一个家里,父母都有早起工作或运动的习惯,孩子通常都不会睡到日上三竿。母亲万事依赖女佣,又怎能叫孩子亲力亲为?跟在不懂得对人说“谢谢”的父母亲身 边的孩子,能期望他是个有礼貌的人吗?父母敬老孝亲,孩子也不至于目中无人。父母亲有爱心,当少有暴戾的孩子。父母亲奢侈浪费,就很难教育孩子节俭珍惜, 因为他已习惯了家里有许多多余的物质,不喜欢就再买。如果父母亲整天坐在电视机前,又如何教孩子养成看书的嗜好呢?这些因果,在在都意谓着身教的重要。
虽然,也有书香之门,出顽逆子弟的,那是因为后期的教育,深受环境的影响。不过,好的开始,是成功的一半。当孩子在父母还能掌控的阶段,如何去塑造和培育,成为一棵健康的幼苗,我想,靠的是以身作则的身教,好过唠叨和打骂。
打? 还是不打?
上篇其实不是针对小孩,身在福中不惜福,不是小孩的错。
孩提如同一张白纸,最初的颜色,都是大人给的。
自己的孩子,如何管教,自不容他人置啄,只要不是无理打骂,什么都给他最好的,也很难定论孰对孰错。
看过不少孩子在公共场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大人的反应不一而足。
有者置之不理,掉头就走,任他自生自灭。
有者为求息事宁人,三两下就投降,遂其所愿。
有者先是好言相劝,后见屡劝无效,就动手逼其就范。
看过最离谱的一次是在一间中档的餐馆内,旁桌有一对年轻父母带着个约莫五六岁小女孩,伴着个老奶奶,叫了满桌子的菜。
年轻夫妇兀自吃着,将喂食的任务交予老奶奶。只见小女孩边咳嗽边吵着要喝冷饮,奶奶不让反对,只频频喂食。
小女孩哭着相逼,还挥动粉嫩的小小胖臂捶打老奶奶,高嚷“坏奶奶臭奶奶”。
年轻夫妇无奈妥协,不顾老奶奶的反对,要来一罐可乐。
老奶奶为了讨好小孙女,帮忙打开拉环插入吸管递到小女孩面前,谁知道小女孩哭得更大声。
父母细问之下,小女孩这才抽咽着说要自己打开拉环,要自己插吸管,不要老奶奶碰。
那个做母亲的听了,横了老奶奶一眼,似在怪她多事,举手又叫来多一罐可乐。
原以为这下小女孩该安静了,没想到小女孩还是哭闹不停,说不要新的这一罐,她就是要自己打开之前的那一罐。
为父的这下也失去耐性,高声嚷道:之前的那罐已经打开了,能怎么办?难道还能把拉环粘回去不成?
可小女孩就是不依,听不进去,依旧哭个不休。
说真的,当时真的很想上前给这家人每人一巴掌,当然除了那个老奶奶。
身为父母者,真的是如履薄冰,稍一不慎,即为万劫不复;何时该紧何时当松,如何拿捏可说是一门学问,间不容发。
小可人儿以后是魔是人,都在自己的手中渐渐形成。